趋势研究|虚拟爱:你的爱触发了我每一次的计算

群中出现了一种新浪潮,开始有人与AI恋爱,甚至维持上百天的亲密关系。Ta们日常分享着与一些主流AI的浪漫对话、与AI交流时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、关于深刻话题的相互探讨。


还有一种新的约会热潮也特别引人瞩目——与手游角色扮演者线下约会;云养宠、云吸猫的人群更加广大。这类人群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养猫,于是花许多时间在多种社交平台,观看猫咪或是其它宠物的视频和照片。无数的青年使用猫咪头像、猫咪表情包、对于猫IP没有抵抗力,即使疲惫每天也会花上数小时观看猫咪视频……


虚拟的爱.jpg


人群对虚拟物是否产生情感,在于这些事物是否给了“我”一种自我投射的感受, “我”感到这个虚拟物就是“我”自己,或者映射出了自我感受中的一种形象和作为自身的可能性。


人们处在什么境况下,让ta们在对物的情感上,有这样的表现呢?


个体化世界的自由.jpg


与个体化的趋势相关,当下的伦理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、自主和独立,每个人应该尊重和关照个人的价值和需要,让个人从群体和外在认同束缚中解放出来。

人群有了一种不受制约的自由。在生活的各方面不需要受到传统准则制约的同时,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去取舍、组合各种元素贴近向往和渴望的生活。


然而在这种情况下,在我们的生活决策、做某事的方案和效率,与做此事的是非道德标准常常产生冲突——人们更关注怎么去做这件事,而忽视做这件事的规则和标准层面的问题。或是因为后者已经模糊,根本不再有那个稳固的、确定的、须遵守的标准。


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时,当传统的统一标准已不再能满足个人的需求时,人们会更关心能否达成这件事,而常常忽视方式的优劣。


为什么这些个体被遗弃.jpg


相比共同体的价值观,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个性化需求,而不是共同体的价值和互动。于是“留不下的城市”中没有依附带来的归属感,又因不同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影响,人群难以融入那个回不去的故乡”。人与人之间纽带断裂,纽带带来的庇护和依附感也因此消失。在这样的生活中,要求人群更多地自我依赖,主导自己的生活。


人群的流动以及社会纽带的断裂造成了一种孤立和疏离感,但人群总需要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求,需要情感的依附来寻求安慰……




更多详细内容,可关注一与一设计咨询:

↓↓↓



qrcode_for_gh_ba4116eb58ef_258 (2).jpg

公众号二维码

视频号二维码.png

视频号二维码